这篇文章今天只在今日头条发布,谢绝转载。回想九三阅兵,舰载防空武器的最后一个方队里,硕大的底盘正拉着LY-1,或称燎原-1高能激光武器。这是全球首个进入实用阶段、可以在舰上使用的激光武器,解说词把它形象地称作“光之利刃”。
如果它还能用大拖车来拉着走,说明体积和重量都非同一般;如果还能借助高功率的电源,进行多种发射和拦截行动,就有可能在近海形成第一道防线。对于新概念的杀伤能力来说,这是一项重要的突破和提升。
最近,海军公开亮相了071型船坞登陆舰“四明山号”,它的B炮位就装载了LY-1激光武器。从这个角度看,我国的激光武器试验工作,确实走过了很长的前期路程,才迈入更接近实用化的阶段。
展开剩余66%现在如果第一款舰载激光武器真正登上舰艇,说明已经进入实用化阶段。接下来还需要与高功率电源密度相结合,考虑在防空和反导作战中的具体需求,进行系统调试和训练,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,让更大功率、更大透镜的激光武器在舰上得到使用。这种装备在低强度和高强度作战中,对提高对多种目标的毁伤能力,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当前海战形势正在发生变化。各种无人机、无人艇及其他无人目标,对传统编队形成了新的威胁。过去,驱逐舰、护卫舰、登陆舰乃至航空母舰,所装备的武器系统,都是为了对抗对方的舰载机、鱼雷和导弹这样的传统武器,属于典型的海战范畴。
而在智能无人网络等要素的加持下,网络战、无人战将成为核心。大规模的水下“狼群”攻击、海上“鲨群”攻击、空中“蜂群”攻击,正对现代海战带来深远影响。因此,传统武器装备在面对这些新型威胁时,风险在上升。
从以往的“反导、反鱼雷、反战机”向“反鲨群、反狼群、反蜂群”转变,传统武器确实显得力不从心。如果仅靠现有能力,或能对部分武器构成威胁,但难以全面压制。结合巴以冲突、俄乌冲突等经验,新的杀伤手段在不断发展、不断进步。若按现在的路径继续推进,可能出现效果不对称、打到的部位不合适的情况,从而暴露出对方的薄弱环节。
因此,通过让激光武器上舰,提升对这类目标的杀伤力,反映出我国在这方面的努力与探索。全球对无人潜航器、蜂群、鲨群的拦截效果,确实还不理想,但只要向前迈出一步,就能找出这些新型武器的致命弱点,使它们在与传统武器对抗时,战斗效能下降。
当然,接下来还需要在传统武器体系上,充分释放“鲨群、蜂群、狼群、三群”等综合作战能力,形成一体化的海战力量,才能在未来的战场上真正占据主动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盛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